从亿万年到半小时
时间: 2024-08-11 作者: 旗下品牌
“出炉!”半小时后,随着操作工的一声号令,炉壁缓缓打开,乌黑光亮的竹炭从炉内淌出,散发出特有的芳香……
7月16日,科技日报记者在安徽昊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与科研人员一起见证了这一奇迹的发生。
“这是世界首套采用生物质催化转化技术生产生物炭的装置,年产量可达5万吨。”望着眼前的炭化炉,合肥工业大学教授邢献军激动地说,“我们终于把生物质变成了可持续资源!”
“如果没有了化石能源,人类将怎么样应对?”2009年,在一次国际能源学术会议上,邢献军和与会学者们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热议。他回忆道,当时大家一致认为,生物质能源是最具潜力的替代方案。
“生物质,通常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具备极其重大的能源和资源价值。”邢献军和记者说,生物质来源广泛、可再生性强,只要有阳光、水分和二氧化碳等条件,生物质就可以不断地被生产出来。
然而,彼时的生物质利用方式大多局限于焚烧发电。在邢献军看来,生物质资源被这样简单地烧掉,不仅效率低下,也不够环保。从那时起,他就将“生物质资源化高效利用”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向。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千百年来沿用的制炭技术,其本质上是高温热解和低温烘焙的技术方法,炭转化的得炭率仅在35%左右,而且污染严重。
2011年,邢献军离开长期担任高管的安徽皖能集团,来到合肥工业大学,并牵头组建了先进能源技术与装备研究院,开启了用生物质催化转化方法高效制备生物炭技术探讨研究攻关。
然而,项目刚起步,就面临诸多困难。资金不足,邢献军就把自己的全部积蓄填了进去;团队缺人,他拉来之前课题组的同事并肩作战……为了做试验,他与当地一家化工厂软磨硬泡,硬是在那里建起了生物质催化转化的反应炉。
这年7月,世界首次通过催化转化制备的生物炭,在合肥中盐红四方化工厂出炉。“虽然那次仅有500克炭,我的心情却无比兴奋。”邢献军说。
紧接着,他们向提高效能、放大产量的目标迈进。“为找到生物质炭化的最优工艺参数,光是各种实验,就做过上万次。”回忆起那些不分昼夜做实验的日子,小组成员、合肥工业大学张学飞博士说。
其间,团队研发出一种“固溶分压技术”,能够将反应中产生的含碳气体,全部重新压回到生物炭分子内部,从而让生物质所含的碳元素全部转化成炭,炭转化率一举提升到60%左右。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除去生物质近40%固有的含水量外,其余组分几乎全部被炭化了。
“如何将生物质亿万年的炭化过程,缩短至数小时之内?”邢献军要突破的最后一个障碍是时间,因为炭化过程越长,能耗就越高。
2013年,在团队着手建设年产5000吨生物炭中试示范项目时,他们发现,在实验室和中试规模下,生物炭品质很稳定;而一旦规模扩大,在大型炭化炉内进行生产,生物质传热和催化剂分布的不均匀性问题就凸显出来。这不仅影响炭化时间,导致能耗飙升,还出现了“夹生炭”的问题。
数百次实验之后,团队终于将炭化时间由7天缩短为1天。这一重要进展,让团队看到了希望,也坚定了信心。
“这是一场与时间和自我的赛跑。”团队中的在读博士臧真娟说。再一轮千百次实验之后,他们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找到了生物质炭化过程相变的“临界能量点”,从而设计出最优催化剂,让生物炭实现了可控制备。
此后,通过对催化剂组分、炉内生物质传热以及分子衍变机理等进行理论分析、模拟计算和实验研究,团队一直在优化工艺,逐步将炭化时间缩短为1小时、42分钟……
最终,生物质炭化过程缩短至30分钟!生物炭的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且生产的全部过程几乎实现零排放。
2019年底,世界首台日产100吨生物质炭的炭化炉定型下线吨生物炭的目标。
邢献军团队的实验室,其实就是一个占地数千平方米的工业车间。这里陈列着团队各个阶段研制的炭化炉,还有数控机床等机加工设备。
“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动手造出来的。”邢献军说,每次工艺参数调整都得改设备。从加工农作物秸秆的造粒机、毛竹破碎机,到各种立式、卧式炭化炉,再到生物质分级超焓燃烧锅炉……这些设备都是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
“认准一件事,就要坚持干到底。”十多年的科研过程中,邢献军带领团队获得了无数奖项,发表了数百篇高水平论文。生物炭实现大规模高效制备后,他们又把目光瞄向了利用生物炭制备碳基新材料的研究上。
“理论上,所有的生物质都可当作制备生物炭的材料。其中,农林废弃物是较为理想的生物炭原料,秸秆、木屑甚至污泥等等,都是宝藏。”邢献军说,废弃物可以逆袭成为身价百倍的“黑金”。
目前,团队已成功研发出超声波生物炭活化装置,使活性生物炭具备了更高的价值。利用生物炭制备的石墨材料、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等储能产品,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即将实现产业化。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强调,扎实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重要讲话精神,继续瞄准产业做科研,把论文写在产品上,把研究做在工厂里,把成果转化到市场中,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多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绿炭资源!”邢献军说。
人民网北京8月4日电 (记者黄盛)进一步丰富宽基指数、“五篇大文章”指数、“上海指数”和跨境指数,打造“上市公司—指数—指数产品—投资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指数化投资市场,完善适合包括中长期机构在内各类投资者参与的指数化投资生态…… 日前,上交所制定完成《指数业务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逐步提升本土指数影响力竞争力,推动指数化投资理念为更多投资者所认可和接受,引导增量资金通过指数产品持续流入市场。 具体来看,《行动方案》最重要的包含三方面内容。…
“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把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推进外汇领域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服务实体经济回升向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日前,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证监会分别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工作。 人民银行:金融支持实体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8月2日,人民银行召开2024年下半年工作会议。…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